夏日炎炎,蝉声阵阵,历史的画卷在时光中徐徐展开。明朝中期,有一位将领名叫孙镗,生于东胜州一个世代习武的家族。家传军职,使得他顺理成章地继承了父亲的济阳卫指挥同知之职。此后,凭借别人的举荐和自身的表现,他又被提拔为指挥使,官阶逐渐攀升。
到了正统末年,福建北部的群山之间爆发了声势浩大的农民起义,领头的是邓茂七和叶宗留。孙镗身为左参将,肩负起协助总兵徐恭征讨叛军的重任。战场辗转于金华与乌龙岭两地,他屡次击败起义军,稳住了这片多事之地的局势。
不久,历史的转折点——土木堡之变震惊了朝野,英宗皇帝被迫北逃,京城危机四伏。朝廷急需精锐将领来守卫都城,便召回孙镗,晋升他为都督佥事,负责统领三千营兵力。此时,瓦剌势力大举入侵,逼近京城。孙镗被提拔为右都督,代总兵官职务,带领一万京军驻守紫荆关。
展开剩余65%然而,形势瞬息万变。孙镗准备出征时,瓦剌人已悄然现身于京城外。于是,他没有直赴紫荆关,而是在都城外围选址扎营,密切监视敌情。瓦剌军最初猛攻德胜门,却被兵部尚书于谦等将领击退。随后转向西直门进攻,孙镗率部迎战,虽几名前锋壮烈牺牲,但成功阻止敌军深入,迫使瓦剌暂时撤退。
追击过程中,孙镗部队陷入瓦剌军的包围,几度苦战未能突围。幸得朝廷派遣高礼、毛福寿率兵前来救援,双方联手激战。惜高礼中流矢身亡,战况惨烈。此时石亨带兵赶至,瓦剌军方才退去。随后,孙镗与杨洪携军深入敌后,在涿州深沟一带激战,取得多次胜利,终究班师回朝。
景泰三年冬季,孙镗以副总兵身份协助郭登守卫大同。郭登严苛治军,连副总兵孙镗也难以忍受其苛刻管理。心生分兵自治念头的孙镗,设计让儿子孙宏在军中故意挑衅郭登。事态迅速升级,甚至上报皇帝。孙宏虽被捕,朱祁钰却念及孙镗旧情,宽恕了他。
英宗复辟后,孙镗因参与夺门之变获封怀宁伯。不久甘肃告急,孙镗被任命总兵官,率京军前往平叛。正当他准备辞行之时,突发疾病倒地不起。未及恢复,夜半太监曹吉祥与昭武伯曹钦发动叛乱。
其部下马亮迅速将消息传递给恭顺侯吴瑾,吴瑾又转告孙镗。孙镗急忙草拟奏折,暗中通过东长安门的门缝递入内廷,促使朝廷迅速调兵布防。军队合力逮捕企图里应外合的曹吉祥,死守皇城门户,阻止曹钦军队攻入。
随后,孙镗骗其两子孙辅、孙軏称“刑部有重囚越狱,命将士缉拿”,成功集结两千余人。真相揭晓时,已临黎明,他率兵直扑战场。混战中,孙軏斩伤曹钦肩膀,却不幸被曹钦所杀。曹钦见局势败露,退回家中抵抗。直到中午,叛乱才彻底平息。孙镗功劳最大,遂获封世侯。
孙镗为人勇猛,善于搏杀,但亦多次触犯军纪,甚至涉贿赂以求官位提升。凭借种种手段及努力,他最终荣封世侯,平生波澜壮阔,直至成化七年病逝,落幕于尘世。
发布于:天津市配配网官网提示:文章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