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随着“清宫剧”的爆红,《宫》系列、《甄嬛传》,乃至琼瑶经典之作《还珠格格》,一批古装爱情剧长期占据电视荧屏的高位。各种以“穿越”和“宫斗”为主题的清宫剧昼夜不停地轮番播出,深刻地影响了观众的认知与审美。由于高频率的播放,剧中的故事情节和人物形象早已深深刻印在观众脑海中,无论你是否是这类剧集的忠实粉丝,经历过2018年这段“清宫剧时代”的观众,必然难以忘怀那段信息密集轰炸的荧屏时光。
清宫剧往往以扣人心弦的剧情为主线,观众在沉浸其中的同时,也难免对历史真实产生一定的误解。剧中,深宫高墙内的皇后与皇太后们大多被塑造成端庄典雅、气质非凡的形象,甚至就连身份最低微的宫女和奴婢,也常被描绘成皮肤白皙、容貌出众的佳人。不论是年龄较大的年长妃嫔,还是地位卑微的宫中女子,她们的形象几乎都十分完美,更不用说那些深受皇帝宠爱的妃子和主角团成员了。
展开剩余79%这种理想化的呈现让不少观众误以为古代后宫是美若天仙的女子云集之地,甚至由衷感叹古代皇帝的幸福生活。然而,真实的历史却截然不同。清朝皇帝的后宫妃子们实际上并不符合大多数现代人的审美标准,容貌远不如电视剧中所表现的那般光鲜亮丽。恰逢清宫剧盛行之时,网络上涌现出大量老照片,黑白影像中的妃子们让网友纷纷感慨现实之残酷,梦幻美好的形象瞬间破灭。
照片中的妃子们年龄难以判定,或三十、或四十岁,与剧中那些白皙透亮、活泼年轻的姑娘判若两人。此外,她们的长相也颇为平凡甚至略显粗糙,虽然对别人外貌的评价总带有些许不敬,但与电视剧中的光彩照人形象反差过大,令人难以忽视。有网友调侃道:“没有勤于政事的皇帝,只是因为后宫让人不忍直视罢了。”这也让人开始怀疑,古代所说的“后宫佳丽三千”是否只是美丽的传说。
事实上,这并非完全虚构。华夏几千年的文明积淀中,美女确实众多,历史上不乏绝代佳人。但我们应排除“古人审美奇葩”或“以丑为美”的荒谬说法。审美,作为生物的本能,是较为稳定和普遍的。现代人的审美标准与古人虽有所差异,但基本原则大致相同。因此,在任何朝代,都一定存在被认可的美女。
那么,既然如此,为什么清朝皇帝的后宫却呈现出如此奇特的景象?这与古代的社会制度密不可分。皇帝独尊天下,拥有至高无上的权力与荣耀,他所享受的一切待遇都独一无二,包括其妻妾。百姓眼中,皇帝应当吃得最好、住得最宽敞,而他的后宫理应集天下美人于一身。网络上也时常流传类似观点,且话题热度不减。然而,点开这些话题页面,展示的仍是那些写实的黑白照片,清楚告诉人们现实的样貌。
尽管如此,这些话题并非全无根据。清朝确实存在过许多容貌绝美,甚至比当代明星更为惊艳的女性,但她们并未出现在皇帝的后宫。这里需要特别强调,清朝后宫的特殊现象并不代表其他朝代的后宫情况。清朝的独特之处,首先要从满族皇族本身说起。清兵入关后,满族坚守“满汉不通婚”的严格规定。虽然地方王族或许藏有汉族美女,但作为民族领袖的皇帝,绝不可能纳汉族女子为妃。
满汉之间生活方式的巨大差异,正是这种差异导致后宫妃子容貌不尽如人意的重要原因。汉族农耕文化滋养出体态匀称、容貌姣好的女性,而满族游牧民族因其颠簸不定的生活方式,身体条件普遍逊色。满族中虽也不乏美人,如今网络上常见穿民族服饰的美丽姑娘即是明证,但清朝宫廷的规矩排除了容貌出众的满族女子成为皇帝妃子的可能。
从朝廷角度看,皇族极力防止皇帝因沉迷美色而荒废国政,因此招入宫中的女子大多姿色平平。民间百姓也普遍抵触送女儿入宫,深宫生活的规矩与束缚令许多姑娘望而却步。八旗家族在选送女子时,往往严格遵守规定,只送长相普通的女子入宫。即使家境困难,父母出于保障女儿生活的无奈选择送美貌女儿入宫,最终在地方王公贵族手中也会被“截胡”,不允许美貌女子进入皇宫。这类秘密保持得极为严密,因为若让外界知道,甚至官员家眷的妻子比皇帝妃子更美,那皇帝的威严将大打折扣。
这也解释了为何那些容貌赛过明星的女子未能像皇帝妃子那样留有照片记录。显然,像电视剧《甄嬛传》中描绘的后宫景象,是艺术加工的产物,远非真实历史。清朝皇帝在情感生活上可谓颇为“委屈”。然而,回顾历史,用几乎苛刻的制度逼迫皇帝勤政,未必换来辉煌成就,反而皇族自身从内部开始腐朽崩溃。这种现象令人感慨,成功者总在自身寻找问题,而失败者往往责怪他人。
发布于:天津市配配网官网提示:文章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观点。